1、乌蒙磅礴走泥丸。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一、五岭逶迤腾细浪指的是大庾岭小庾岭等五座山岭,在诗人眼里,这些山岭就像水面上上的小浪花。
4、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5、⑴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6、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而一九四九年四月,毛主席创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全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7、答:毛主席诗词里的七律:长征的前两句是:
8、答:七律长征中无钟山风雨……之句。一九三五年六月,红军占领腊子口后,毛主席兴然作诗……[七律,长征]全文如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9、⑷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10、⑺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11、”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1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3、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14、⑾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15、《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这首诗很好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征途,以及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士气。
16、是一首七言律诗。《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17、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18、扩展资料
19、七律长征
2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2]《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23、词句注释
24、是大渡河上一个铁桥,我们现在所说的泸定桥。大渡河是青海和四川的边界。大渡河水流湍急,蜿蜒曲折。泸定桥,形势险要,是红军长征,必须夺得的一个重要战役地,于1935年五月红军消灭了敌人,最终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25、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26、“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
27、⒂岷(mín)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28、红军不怕远征难,
29、⑼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30、四、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是强渡大渡河。
31、这首诗一共有五个地名,地名排序为: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
32、五、更喜岷山千里雪指的是越过大雪山岷山。
33、回答完毕
34、二、乌蒙磅礴走泥丸指的是翻越乌蒙山,在诗人眼里这座山就像泥土团子那样渺小。
35、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36、《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作者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的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
37、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38、金沙江是长江上游从青海玉树到四川省宜宾的一段。
39、七律长征的头两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是伟人描写中国工农红军进行25000千里转移的伟大诗作,既描写了中央红军艰苦卓绝的艰苦行军,同时也展现了革命战士的乐观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展示了一代伟人的雄才大略
40、一、巧渡金沙江
41、《七律·长征》白话翻译:
42、(一)全诗概括
43、红军不怕远征难
4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5、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46、《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47、三、金沙水拍云崖暖指的是巧渡金沙江。
48、“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49、万水千山只等闲
50、⑽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51、⑹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52、是四川省和甘肃省的边界。
53、《七律·长征》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4、万水千山只等闲。
55、大渡河的泸定桥只剩下铁索,桥东泸定城里有几个团的敌人,山坡上修筑了严密的工事,用机关枪、迫击炮封锁着桥头。红军选了二十二名英雄组成突击队,下午四点,冲锋号响了,在震天动地的枪炮声中,突击队冒着弹雨,攀着铁索,冲杀过去。
56、七律长征是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巨作。
57、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的前两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千山万水只等闲,伟大领袖毛主席不愧为是诗人不愧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的人格魅力他所创造的毛泽东思想,他的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前进的动力,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
58、七律《长征》全诗中提到五个地区名。
59、⑶难:艰难险阻。
60、七律长征中包括了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战役。
61、七律·长征》前两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把翻越万水千山视为等闲之事,表现了藐视艰难险阻,不怕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大势磅礴,激情豪迈。
62、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63、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讲的是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为保存实力而进行2.5万里长征的故事
6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道诗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所写七律长征。在七十年代,这道诗凡是有点小学识习,特别文革时期,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而且随口能背,长征这道诗还谱写了歌曲,此歌畄传广,绝大多数人人会唱,而且经常出现在舞台上。
65、《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完成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全过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诗中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表现了诗人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66、七律长征的前两句诗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伟大诗篇。描写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牢记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们的丰功伟绩,以他们为榜样,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7、七律长征是七言律诗。凡是标明了七律的诗就是指七言律诗,所谓七言是指一句七个字,七律为八句,八句以上的为排律。七言四句的称七绝。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是标准的七言律诗,无论是押韵、对仗和平仄都是工整的,且意境优美,气势磅礴,是现代人所写七律诗中少见的优秀作品。
68、金沙水拍云崖暖,
69、乌蒙位于云南和贵州两省之间金沙江南岸的一座山脉。乌蒙之战是红军中很重要的战役,红军在这场战役中十分的艰难,遭受敌人重兵围堵,在红军折道设伏中,歼灭了敌人两个先头连,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70、⑵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71、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72、⑻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73、⒃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74、⑿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75、敌人估计我军必定要强渡金沙江,于是就在几百里长的金沙江沿岸布置重兵,控制了所有的大小渡口。我军派一个师在龙街架桥佯攻,引诱一切“追剿”军队都向这里靠近,我主力部队则在绞车渡歼灭守敌,用六只木船胜利完成了渡江任务。这是红军战士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结果。
76、二、飞夺泸定桥
77、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78、(二)地名
79、“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80、⒁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81、⒀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82、全诗为:
83、五岭指的是大庾岭、骑山岭萌渚岭、越城岭。此地地势险要,作战困难,红军在这一共打了将近两个月的迂回战。
84、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85、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86、五岭逶迤腾细浪,
87、(三)名词
88、⒄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89、⑸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90、敌人放起冲天大火,把桥头的城门封住。勇士们奋不顾身,从火海中冲进城内。大队人马随即开过泸定桥,激战两小时,消灭敌人两个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