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也被称作大年夜,指的是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的前一天晚上。这个名称的由来有多种传说和解释:
夕兽传说
据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名为“夕”的怪兽,每到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就会出来伤害人们。人们发现“夕”害怕红色和巨大的声响,因此,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会贴红春联、挂红灯笼,并燃放炮竹,以此来驱赶“夕”兽。
逐疫驱鬼仪式
远古时期,人们认为有一种厉鬼在作祟,导致疾病和死亡。为了驱赶这些厉鬼,人们举行了“逐除”或“傩”仪式,通过点燃火烛、戴面具、跳舞和呐喊声来吓退瘟疫和厉鬼。
庆祝新年和纪念胜利
另一个传说是,古代有一种凶猛的野兽“年”,每到冬天就会到村庄捕食人和牲畜。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火光和响声,于是在除夕这天,家家户户会挂红纸对联、点燃火堆、燃放鞭炮,以此来庆祝新年的到来,并纪念成功驱赶“年”兽的胜利。
辞旧迎新
“除夕”中的“除”字有去除、交换之意,字面上理解是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标志着农历一年的结束,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通宵不眠,称为守岁。
综合以上传说,除夕的名称和习俗反映了古人对未知力量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传统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除夕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