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 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主要贡献在于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庄子》是一部道家哲学的经典,以寓言、讽喻等形式阐述了道家的哲学观念。庄子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的社会生活,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的生平简介如下:
生活时期:
庄子生活在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之间的春秋战国时期。
籍贯:
庄子是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官职:
庄子曾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但时间不长。
哲学成就:
庄子创立了庄学,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哲学思想主张“清静逍遥”和“天人合一”。
文学作品:
庄子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称号:
唐玄宗天宝初年,庄子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著作《庄子》一书亦因此被奉为《南华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