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万五千里长征,即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1934年10月开始,至1936年10月结束的战略转移行动。这一伟大行军发生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主要背景如下:
国内背景
国民党政权腐败,社会不公和民不聊生现象严重,国共矛盾激化,中国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根据地日渐缩小,红军在内线已不可能粉碎敌人“围剿”。
国际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殖民和侵略,中国面临着领土和主权的丧失。
长征目的
-北上抗日,摆脱敌军围剿。
实现战略转移,为中国革命的生存和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长征过程
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途经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
经历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长征结果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不仅是一次战略转移,更是一次伟大的精神远征,它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英勇顽强和不畏艰险的精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