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的由来与习俗:
国庆节的由来:
古代含义
“国庆”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时期,指的是国家喜庆之事,如皇帝的即位和诞辰。
现代定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用以庆祝新中国的诞生。
国庆节的习俗:
张灯结彩
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会悬挂彩旗、灯笼或横幅,用“欢度国庆”等口号表达节日氛围。
国庆长假
自1999年起,国庆节与相邻的周六、日组合为7天的国庆长假,俗称“国庆黄金周”。
阅兵仪式及升旗仪式
每逢五、十周年会有不同规模的庆典和阅兵,而升旗仪式是每天进行的,在国庆节这一天尤为受关注。
其他庆祝活动
包括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群众游行、集会等。
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包括阅兵式。
1960年至1970年,改为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和群众游行,取消了阅兵。
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
此后,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是1999年国庆50周年。
以上信息综合了不同时间点的资料,以展示国庆节的历史沿革和庆祝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