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摘抄屋-摘抄生活中值得收藏的文案句子

概括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起源于中国,其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因忠言逆耳而被流放,最终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啃食他的身体,便往江中投粽子,划船打捞他的遗体,逐渐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大夫,辅佐吴王阖闾成就霸业,但最终被吴王夫差赐死。伍子胥死前要求把自己的眼睛挖出挂在吴国都城东门上,要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夫差大怒,将伍子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钱塘江。人们感怀伍子胥的忠心,便在这一天纪念他。

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她的父亲溺于舜江,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被曹娥的孝心感动,于是把这天作为纪念她的节日。

祛病防疫:

端午节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

恶月恶日:

端午节起于北方,被视为“恶月恶日”,人们在这一天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

龙的节日:

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

夏至:

有观点认为端午节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因为端午节正值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后来注入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历史人物的内容,并融合了夏季时令“祛病防疫”的风尚,最终形成了如今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上一篇上一篇:端午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