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摘抄屋-摘抄生活中值得收藏的文案句子

中元节的来历与习俗?

中元节的来历与习俗如下:

来历

道教与佛教的称呼:中元节在道教中称为“中元节”,在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

民间俗称:民间俗称“鬼节”或“七月半”。

历史传说

农历七月十五日,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则到处游荡,寻找食物。

中元节的来历还与目莲救母的故事有关。目莲为了解救母亲,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广造“盂兰盆会”,让地狱里的孤魂野鬼享用盆里的食物,从而使母亲得以超渡。

节日命名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道教认为这一天地官清虚大帝会赦免亡魂的罪。

习俗

普渡:家家门前都会摆设祭品于供桌,屋檐下挂纸灯,用来照路,使孤魂野鬼能找到供养他们的地方。普渡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拜。

放水灯:在港口边特有的活动,目的是普渡水中的孤魂野鬼。台湾以基隆中元祭的放水灯活动最有名。

抢孤:台湾某些地方盛行在中元时举行“抢孤”的活动,孤棚是由在四根柱子所构成,上面涂满牛油,参赛者分成四队,从四个方向爬上孤棚,在孤棚的顶端,四边都有祭品在上面,先抢到的队伍获胜。

祭祖:人们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

焚纸锭:烧纸锭以供奉祖先和孤魂野鬼,祈求保佑。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既有道教的宗教仪式,也有佛教的盂兰盆会,同时融合了民间的祭祖和超度习俗。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希望普渡孤魂野鬼,祈求家庭平安和祖先的庇佑。

上一篇上一篇:世界上有多少个鬼节?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