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在文献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办新潮社与《新潮》杂志:
傅斯年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创办新潮社并出版《新潮》杂志,发表文章43篇,涉及政治、经济、史学、文学、哲学、伦理等多个领域,倡导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旧文化,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创办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28年,傅斯年创办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并担任所长22年,直至去世。在他的领导下,史语所在史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学术人才,开创了中国现代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先河。
领导考古发掘:
傅斯年领导史语所对安阳殷墟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考古发掘,共出土大量殷代铜器和甲骨文片,为殷商史和甲骨文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使安阳殷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此外,他还参与指导山东章丘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对中国史前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整理明清档案:
在他的努力下,故宫内珍贵的明清档案得以保存和整理,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史学研究成果:
傅斯年在史语所的管理和研究期间,撰写了大量卓有成效和影响的文章,如《姜原》《大东小东说》《夷夏东西说》《东北史纲》等,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史学界的领袖地位。
综上所述,傅斯年在文献学领域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上,还表现在他对中国现代史学研究体系和人才培养的开创性贡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