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中“是”是什么意思
1、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2、不算尊称,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举例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贴通:帖;惊忙一作:惶)
4、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5、不是,对女性的尊称应是女士。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形容词,对,正确。
10、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1、“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1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3、出自北魏佚名《木兰诗》,原文选段:
14、作者:佚名
15、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通:唯)
16、美女不是尊称,是熟称
17、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代词,此,这。——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3、动词,赞同,认为正确。——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刘开《问说》4、动词,表判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5、名词,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6、助词,帮助宾语提前。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试下。
18、“不知木兰是女郎”是《木兰辞》里面的原文,本身也就是一句文言文。说的是花木兰在前线打仗功成名就返回故里后,脱去了战袍,又穿上了女儿家的衣裳,额上还贴着花黄,战时同营的伙伴来看望木兰时,都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原文是“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9、是判断句。是:判断词,表示认定、断定。
20、这是一个侧面描写:从伙伴们的惊讶表现出木兰的聪慧,而且更深入的揭示了木兰辞的主题“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1、语言习惯不一样咯,不要在意在意这些细节
22、“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23、木兰诗/木兰辞
24、美女是赞美的称呼,不能算是尊称,不是对长辈啊,等等的一些尊敬的称呼
25、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一直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这不是判断句。
26、“杜”是对女子的尊称,意为“女士”
27、在此处是助词,也就是的木兰从军(文言文)古时也有记载木兰从军的曲词。
28、"姬"。“姬”姓的周室宗女大多容貌姣好,人们泛以“姬”称美女,后来慢慢变成女子尊称(如赵姬、如姬等等)。
29、朝代:南北朝
30、木兰诗中并没有【之】字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中“是”是什么意思
31、原文: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译文:木兰是古时的一名民间女子,小时候练习骑射,长大后技艺更加精湛。正好遇到可汗在招兵,她父亲的名字便被列入征兵的名册中,和同村的各个少年一起都被征召入伍。(由于)因为她的父亲年事已高,身体有疾,不能去,于是木兰换上男装,到集市里购置了鞍马,代替父亲去从军。渡过黄河,经过黑山,在战场上奔波了共12年,屡次立下奇功。(感叹)呵,男子能够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到,我看到木兰从军这件事后更加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