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修辞方法断句法。
2、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3、六、总分关系断句法。
4、“……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
5、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6、可借助"曰""云""言""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句读。
7、注意三点,必有成效:1、熟悉朗读内容,所谓熟能生巧,比如:“爸爸,快来吃饭”,这句话会不流利吗?朗读流利,就要对文章中涉及的知识熟悉或者了解,这就有个知识面宽不宽的问题了,经常学习,看新闻,扩大视野,才能有助于朗读。2、方法,养成正确的朗读方法,时间充裕的话,尽量先浏览一遍,对其中生字、生词、新事物琢磨一下。不要看一字一词的朗读,要学会一种“压码”法,这就是眼睛看前一两个词语这时嘴巴不读,等眼睛看到三四个词语或更多时才开始读一二个词语,这样流水作业,使词语在脑海里有个缓冲,准备好发音以及一些多音词语的读法,使朗读从容不迫,减少朗读中的停顿。3、加强语法知识学习,一些长句子,该怎么断句,某个词是连上读还是连下读,这对准确表达文章原意,使听众轻松听懂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8、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9、“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10、“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11、“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12、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13、“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14、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15、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
16、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
17、⑴人称代词
18、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19、依据总分关系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断句。
20、借助名词
21、停顿是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我们在阅读书面文章时,习惯用这些符号来表示停顿。
22、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23、二、虚词断句法。
24、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25、(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26、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27、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28、三、对话标志断句法。
29、祝你进步
30、四、语序句式断句法.
31、在朗诵课文时,停顿是朗诵必不可少的基本表达技巧之一。
32、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要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
33、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34、指的是给已加标点的文章按照文意的理解,在标点的基础上给句子内部的停顿加以分析判断。
35、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36、“/”表示句中语意间的短暂停顿。2.“∧”表示停顿的时间稍长一些,如果用于标点符号处,表示停顿的时间再长些。3.“→”只用于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表示缩短停顿时间连起来读。
37、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8、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39、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40、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41、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42、语意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43、句子较长可以断句,常规是这样理解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文章中并无停顿的标志.读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处理停顿.也就是所说的"句读",这分析停顿的过程叫断句.现在的断句有两层意思:1、给古人未做标点的文章加上标点。这是考试的一种题型。在大学,或考研的试卷中都有出现。
44、一、名词断句法。
45、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46、借助动词
47、语文考试中,文言文断句对于很多同学而言是一个难点,但是文言文断句也是有方法的,一起看看吧。
48、“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49、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