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青年时期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他通过读书,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还形成了一套自学经验,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高尔基
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他曾经为了抢救书籍而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华罗庚
华罗庚的读书方法非常独特,他不是从头至尾地读一本书,而是先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这种方法帮助他在读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匡衡
匡衡出身农家,但喜欢读书。由于家里贫穷,他晚上读书时只能借助邻家的灯光。他甚至凿通了与邻居家相连的墙,借用邻居的光来照明读书。
孙敬
孙敬为了刻苦学习,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打盹,他用绳子的一头拴在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从而保持清醒继续读书。这种“悬梁刺股”的精神传为佳话。
车胤
车胤因家境贫寒无法买油灯,于是他捉萤火虫,装在白纱布口袋里,挂在案头借光读书。这个聪明的方法帮助他克服了读书的困难。
邹忌
邹忌通过读《战国策》,从故事中领悟到一个重要道理:一个人要善于看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做到自知之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能够让人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
这些例子充分说明了读书对于明理的重要性。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取知识、启发智慧、提升品格,最终达到明理的境界。建议每个人都能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中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