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使用空城计的原因是因为 城中兵力不足。具体来说,当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逼近时,诸葛亮所在的西城仅剩下老弱残兵,无法抵挡敌军的进攻。为了保全城池和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诸葛亮决定采取计策,利用司马懿对他的深深敬畏和猜疑心理,通过大开城门、自己抚琴于城楼之上的举动,营造出一种城中设有伏兵的假象。
诸葛亮深知司马懿性格谨慎多疑,对于任何异常情况都会深思熟虑。因此,他相信司马懿不会轻易相信城中空无一兵的现象,反而会认为这是诸葛亮的计谋。最终,司马懿在城楼下徘徊许久,最终选择退兵,诸葛亮的空城计因此成功。
这一计策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也体现了他对敌人心理的精准把握和运用。通过空城计,诸葛亮不仅成功地避免了与敌军正面硬碰硬,还为蜀军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为后续的战斗和撤退赢得了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