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 放弃主要的,追求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成语出自《吕氏春秋·义赏》,原意是指抛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在句子中,它可以作为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是一个贬义词。
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解释:
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成语性质:
贬义词,指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枝末节。
成语出处:
传说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位商人将一本有关经商的重要书籍(即“本”)卖掉换取了一些细小的零钱(即“末”),从而失去了赚取更多利润的机会。
用法:
在句子中可以做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例如:
公司为了短期利益削减研发预算,会导致长期产品创新能力的下降,这就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政客为了拉拢选票而背离自己的价值观,会导致公信力崩溃,这也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建议在实际应用中,要抓住事物的根本,不要只关注细枝末节,才能取得长远和实质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