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摘抄屋-摘抄生活中值得收藏的文案句子

孔子尊师的故事?

孔子尊师的故事主要体现了他对教育和学问的极度尊重,以及他对待师长和弟子的谦逊态度。以下是几个具体的故事:

孔子拜见老子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前往周朝京都洛阳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征得鲁昭公同意后,孔子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老子听说孔子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老子年逾古稀、精神矍铄,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孔子与乐师冕

一天,一位名叫冕的大乐师来看孔子。孔子闻报后,就出来接他。古代的乐师大半是盲人,乐师冕也是。看到乐师后,孔子的态度立显肃敬,上前疾走几步,搀扶着乐师走,防止他跌倒。当走到门口的台阶处时,孔子就对他说:“老师,脚下有台阶,请您当心。”进了房间后,当走到坐席旁时,孔子又叮嘱道:“老师,请坐。”这些举动体现了孔子对乐师冕的尊重和关怀。

孔子拜郯子为师

孔子还不到而立之年的时候,曾以博学的郯子为师。郯子有一回来鲁国访问,当被问及少昊氏为何以鸟名官时,郯子因少昊氏是其祖先,故了解个中缘由,少昊氏即位时,恰有凤鸟来临,故以鸟名官。孔子听闻此事后,就去拜访郯子,讨教上古官制,后来孔子深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孔子去拜访郯子的路上,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他在路上遇见了一位有名的贤士程子,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不一会儿,孔子唤弟子子路取一束帛来赠给先生,子路不答,再过了一会儿,孔子又以相同的话吩咐子路,子路还是不答。子路心中有个疙瘩,他听说士人之间若不经中间人介绍就相见,就如未有媒妁之言便嫁娶一样,是君子所不为的。孔子开导子路,程子乃贤士,此时若不向他表示自己的敬意,以后还不知何时能再见,何必拘泥于小节呢由此可知,孔子重礼仪,但却不拘泥于繁文缛节。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孔子对师长的尊敬,也体现了他对待学问的谦虚和勤奋精神。孔子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和求知,他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因此他不仅向老子请教,还向多位贤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智慧。

上一篇上一篇:对祖国的祝福语简短?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