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摘抄屋-摘抄生活中值得收藏的文案句子

成语故事舍本逐木的意思是什么?

舍本逐末的意思是指 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书·食货志》,原文是“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具体故事如下:

孟子的弟子问事

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问他很多事该如何处理,孟子说应该知道哪些事是最急需办的就先办,不能面面俱到。

如果父母死子女在服丧期间吃饭狼吞虎咽,喝汤时响声很大,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自己当前该干什么。

齐襄王派遣使者

齐襄王派遣使者到赵国问候赵威后,使者为了讨好赵威后,想带些贵重礼品,结果赵威后却先问齐国的收成、百姓和君王的情况。

使者觉得赵威后先问这些次要问题,不尊重齐国君王,心中不快,但赵威后解释说,没有庄稼就没有人民,没有人民就没有国君,这就是舍本逐末的道理。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理解到“舍本逐末”这个成语的寓意是提醒人们不要只注重细枝末节,而忽视了根本问题。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而不是被一些次要的事情所困扰。

上一篇上一篇:舍本逐末的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