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首诗中,诗人杜牧的心情变化是从 忧愁、悲伤到寻求解脱。
忧愁与悲伤:
诗的开篇“清明时节雨纷纷”,即描绘了清明节这天的细雨纷纷,给诗人带来了一种湿润、沉闷的感觉。这种景象与清明节扫墓、祭祖的喜庆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使人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忧伤。诗人通过“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孤独、沉重的心情,仿佛魂魄都要离体而去。这种描绘既是对行人心情的刻画,也是对整个社会氛围的反映。
寻求解脱:
在阴雨绵绵的天气里,诗人感到十分愁苦,于是他向路人询问酒家在哪里,试图通过饮酒来排遣心中的忧伤。这一问句“借问酒家何处有?”体现了诗人想要摆脱当前愁苦心境的愿望。
思乡之情:
诗的最后两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则通过牧童的指引,带读者进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提到思乡,但通过描绘诗人独自在外、雨湿衣衫的情景,以及他对酒的向往,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
综上所述,诗人在《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首诗中,从最初的忧愁、悲伤,到后来的寻求解脱,再到最后的思乡之情,心情变化丰富而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