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肋插刀”这个成语最早与 秦叔宝相关,出自秦叔宝为救朋友而故意走岔道的故事。具体典故如下:
秦叔宝为朋友走岔道
隋朝末年,秦叔宝在历城县衙当差,接到上峰指令要捉拿劫皇杠的响马。
秦叔宝得知劫皇杠的竟是自己的朋友尤俊达和程咬金,面对两难境地,他选择帮助朋友,故意走错岔道,拖延时间,最终导致行动失败,自己险些丧命。
说书艺人为了歌颂秦叔宝的义举,将岔道口的村庄称作“两肋庄”,从而有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的故事。
成语的演变
“两肋岔道”的“岔道”谐音“插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故事逐渐演变成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插刀”。
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在两边肋骨上插刀,表示不怕死,比喻承担极大的牺牲,形容重情重义,愿意为朋友赴汤蹈火。
因此,“两肋插刀”这个成语的典故与秦叔宝为救朋友而故意走岔道的故事紧密相关,后来演变成了形容朋友之间深厚情谊和牺牲精神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