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并收录在《礼记》中。以下是一些《论语·中庸》的原文片段: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4.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5.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6. “子曰:‘回之为人为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7.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这些片段涵盖了《论语·中庸》中关于学习、道德、中和、智慧等方面的思想。如果您需要更完整的原文或对其中某个片段有深入的探讨需求,请告诉我,我会尽力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