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后三针保健的做法如下:
第一针 :在仔猪出生后3天内肌注,主要预防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感染。第二针:
在仔猪出生后7~10天肌注,主要应对母猪体内抗体水平下降的问题。
第三针:
在仔猪出生后21天肌注,继续增强抗病能力。
此外,对于母猪产后自身的保健,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营养:
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脱霉剂,同时加入高档维生素。
控制环境温度:
配怀舍不低于15℃,产房产前第一周为23℃,分娩第一周为25℃,以后每周降2℃,保育舍第一周28℃,以后每周降2℃,至22℃止。产房小环境温度用红外灯和电热板,第一周为32℃,以后每周降2℃。猪的饮水温度不低于20℃。
提前加温:
将产前2周以上的母猪赶入产房,产房提前加温。
定期保健:
全场猪群每月一周同步保健,控制细菌性疾病的滋生。
药物保健
产后消炎:
母猪产完仔后,注射30%氟苯尼考注射液10ml,能对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和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起到预防作用。产后48小时内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2ml,可有效促进恶露排出,促使母猪泌乳,并显著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
免疫增强:在自主断奶的第三天起,给母猪喂食时添加200mg维生素E和400mg胡萝卜素,一直到母猪发情时,然后将这两种添加剂的量各减一半,再喂至妊娠第21天。采用这一保健方法,可使母猪产仔数增加22%,且母猪自身的体况良好,仔猪成活率高。
中药与抗生素结合:
在保健药物的选择上,可以以一种中药搭配一种抗生素,例如柴胡注射液+长效阿莫西林,一边一针肌注;或者鱼腥草注射液+头孢噻呋钠,混合后肌注;或者银黄注射液+林可霉素注射液,一边一针肌注。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母猪产后及仔猪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确保母猪和仔猪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