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的生活习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体形与羽色
野鸡的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长得多。
雄野鸡羽色华丽,颈部为鲜艳的紫绿色,并具有一明显的白色颈环,尾羽长且具有横斑。
生活环境
成年野鸡长期生活在有植被和农作物的丘陵、水域及农田等生态环境中,环境比较安静。
野鸡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耐高温(可耐32℃高温)和抗严寒(可耐零下35℃低温),能在从低海拔的丘陵、草原到海拔3000米的高山等多种环境中生存繁衍。
食性
野鸡主要以各种昆虫、螺、蚬、农作物(如高梁、稻谷和豆类等)、杂草、树籽、嫩叶等为食,并喜食沙砾。
野鸡的嗉囊较小,容纳食物量少,因此喜少吃多餐,尤其是雏鸡喜吃零食。
活动习性
野鸡善走而不善飞,性情活跃,喜欢到处游走,行走时常常左盼右顾,不时跳跃。
野鸡常出现在山坡、丘陵、河沟两岸等地的灌木丛、草丛之中,秋季幼雏喜群居一起,冬季长成之后也是群居,少者3~5只,多者10~20只,春季分散活动。
繁殖习性
野鸡的繁殖期为每年的3-4月份至6-7月份,南方地区较早。
野鸡每年繁殖1-2窝,每窝产卵6-22枚,南方地区每年可达2窝,但窝卵数较少,大多为4-8枚。
野鸡在自然状态下由雌雉鸡孵蛋,雏雉鸡出生后,由雌雉鸡带领初生的雏雉鸡活动,待雏雉鸡长大后,重新组成群体。
防御行为
野鸡胆怯机警,觅食过程中时常抬起头机警地向四周观望,如有动静,迅速逃窜。
在人工笼养情况下,当突然受到人或动物的惊吓或有激烈的嘈杂噪音刺激时,会使雉鸡群惊飞乱撞,甚至造成死亡。
笼养雄雉鸡在繁殖季节有主动攻击人的行为,野生成年雌雄雉鸡常佯装跛行或拍打翅膀引开敌害,以保护幼雉鸡。
这些生活习性使得野鸡能够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存和繁衍,并且也为人工饲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