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通过以下方式提倡中国传统节日:
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12月23日,再次强调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倡导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抵制过“洋节”,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发扬民族传统,保持民族文化基因。
实际行动践行
坚持以身作则,积极争当表率,带头成为恪守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让不过洋节成为自觉行动。
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
建议将更多的传统节日增加为法定节日,以增强节日的文化意义和民族认同感。
教育和宣传
在学校教育中融入传统节日的知识,通过讲述节日的起源、习俗、传说等,让学生从小就对传统节日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认同感。
利用媒体平台,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广泛宣传和普及民俗文化,增强公众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了解。
创新庆祝方式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让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更加多元化、趣味化,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鼓励民间艺术和创意产业
鼓励民间艺术家和创意工作者开发具有时代感的节日文创产品,通过文创产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国际传播
利用国际媒体平台、社交媒体、线上直播、短视频等广泛传播中国传统节日的信息和故事,提升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政府旨在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