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的课程表安排通常遵循以下步骤和原则:
制定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必须是由学校教学处根据教育部规定课程的要求以及学生所处的年级(班级)来安排制定的。
排课原则
课程表通常按照主科(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和其他科(音体美信)从第一节课时间顺序排课。
当科任老师之间上课时间发生冲突时,会考虑各学科教师的时间互补性,尽量做到每天最好的时间安排主科,即第一、二节课上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实在安排不开时,再将生物、政治(思品)、历史、地理提到第一、二节课。其他科如音乐、体育、美术、信息等基本上都是安排在第三、四节课或下午第五、六、七节课。
同一学科的课时不能连排,以不影响学生的认知、记忆规律。
排课系统
大学都有专门的教务系统,其中的一个模块就是教师排课系统。有专门的教务人员根据课程要求和专业要求等进行排课,如果是跨学院的课程,不同学院的上课时间也可以进行协调,在教务系统中进行安排。
时间安排
普遍的课程表是上午两节课、下午两节课,一节课是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两节课之间一般是二十分钟的休息时间。早晨的具体上课时间需要看学校的,不同的学校上课时间不同。
特殊安排
实验、实习类课程有特定的安排要求。
周末时间和晚上时间不属于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时间,通常安排各类统一考试,原则上不排课。
每学期期末时,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教务综合信息集成服务平台查询到下一学期所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并根据教学任务做好开课准备。
手动排课
有些学校的排课可能需要教师自己选时间,或者由教研主任在教务系统上排课。
学生选课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学校会完成每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上课时间和地点的安排,学生需要根据学校对于专业课程的具体安排进行选课。
综上所述,大学老师的课程表安排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既要遵循教育部和学校的教学要求,又要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务系统和专门的排课人员,确保课程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